有因猫咬得狂犬病的吗?
2011年4月,浙江绍兴一个5岁的小女孩被自家1岁半的小猫咬了3口(深可见骨),伤口简单清洗后没打任何疫苗,6天后发烧至40℃,8天之后死亡。 2013年9月底,江苏南通一妈妈带着自己7个月的宝宝给刚领回家两个月的猫咪洗澡,没想到孩子被猫咪抓伤,由于未注射疫苗,孩子几天后发热、抽筋,送医抢救。
2014年春季,河北廊坊一个2岁男孩在玩耍时被邻居家的宠物犬咬伤,伤口多处,虽立即冲洗但没能接种疫苗,一周后出现发热症状,逐渐出现意识不清、昏迷等症状,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…… 事实上,被宠物咬伤而感染狂犬病并最终死亡的案例还有很多。
美国每年大约有4000人死于该疾病;英国1987年至2997年间共有3500多人患病,几乎全是狗的受害者[1]。 中国卫生计生委2013年底发布的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报告》显示,我国每年约发生3000例以上动物致伤病例,其中近半数系犬所致,且多以幼年和老年人群为主。
尽管这些事件和案例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,但我们还需要明确一件事情——只有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了才有可能感染该病。 目前认为,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和发病过程是这样的: 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,起初会潜伏起来,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,病毒开始繁殖,并在神经中传递,引起一系列神经反应。 在上述过程中,仅有少部分病毒能到达肌肉,进而侵入血液。然而,这时病毒并未完全成熟,必须在血液中繁殖,才能完成感染。
通常来说,未成熟病毒在血液中存活的时间很短,一般不超过1周。如果及时注射疫苗,机体产生抗体后,病毒就会被清除,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 但如果没有及时注射疫苗呢?
目前看来,未成熟病毒在血液中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,如病毒的型别、毒力以及宿主免疫状况等。 例如,对于来自啮齿动物的病毒株,即使是较弱的菌株,若接种于免疫缺陷的动物体内,也能导致较长时间的血液感染;相反,对于犬类病毒株,虽然某些病毒株毒力强,但如果接种于免疫正常的人体内,通常难以形成长期血行感染[2]。这说明不同病毒的型别、不同个体的免疫状态对病毒感染后的病程进展有着重要的影响。 而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,一旦感染,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。 有研究表明,人类患艾滋病后可导致机体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,从而使得HIV感染者更易被动物咬伤后感染上其他的疾病,包括狂犬病。
预防被动物咬伤,加强动物管理、特别是高危动物的管理,是控制狂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 对于已经暴露但在短时间内无法接种的疫苗注射者,应尽量注射抗血清;同时,根据暴露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包括清洗、消毒伤口,使用抗病毒药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