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猫如何除虫?
夏天到了,又是猫咪体内外驱虫的季节。对于养猫家庭来说,内驱、外驱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。今天来聊聊给猫咪驱虫的那些事~ 体内驱虫--每月一次,预防寄生虫性肠炎等疾病。 体外驱虫--每3个月一次,预防蜱虫和蠕形螨等寄生虫。 当然,体外驱虫也要根据所处环境而定。比如户外猫,一个月做一次都可以。 但是,无论是体内驱虫还是体外驱虫,一定要遵循“预防为主、治疗为辅”的原则!千万不要等到猫咪已经感染了寄生虫才去做驱虫,这样效果会大打折扣;同时,也不要为了追求效果而过度用药。 体内外驱虫药该怎么选择呢? 这个就要根据不同的虫体所需药物作用时长不同来决定了。
一般来讲,体内驱虫药有24h长效和12h短效之分。其中24h长效驱虫药可驱杀蛔纲、绦纲等所引起的体内寄生虫感染,而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效果更好;12h短效驱虫药主要针对绦虫感染,对蛔纲寄生虫的杀灭效果不如24h长效驱虫药。 而体外驱虫药目前主要是含有阿维菌素、甲苯达唑等成分的制剂,可以选择杀灭体表寄生虫成虫或幼虫的药物,以及抑制寄生虫发育的药(如甲苯达唑)。具体如何选择,可以根据猫咪具体情况咨询医生。
当然,体内外驱虫药也不是万能的。首先,任何驱虫药都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虫子;其次,使用驱虫药期间,猫咪粪便中可能会排出死掉的寄生虫,主人要注意及时清理;最后,使用驱虫药前后两周,尽量不要给猫咪喂人吃的食物,尤其是不要喂富含营养物质的“营养餐”,以免寄生虫从食物的养分中获得额外能量,加速繁殖、恶化病情。
每年春、秋两季是猫猫寄生虫高发季节,这个季节,一定要注意猫猫体内寄生虫的感染。我们通常所说的“猫九病”,里面的球虫、滴虫、蛔虫、便便带血、消瘦等说的都是寄生虫。猫猫感染寄生虫后的症状一般有:拉稀(便便带血)、消瘦、贫血、无精神、异食癖等。
一般猫猫主要感染的体内寄生虫:蛔虫、滴虫、球虫、毛滴虫、结节虫、肾圆线虫、绦虫、牛带绦虫、嗜伊红细粒虫、巴贝斯虫、贾第虫等。检查寄生虫一般拉便便后,宠物医生会从便便中挑取少许,涂在玻璃片上,滴少许生理盐水,然后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查看是否含有虫卵。由于蠕虫种类和感染部位不同,虫卵排出体外的数量和排出时间也不一致,一次检查未发现蠕虫卵,并不能说明体内无蠕虫感染(特别是绦虫等吸虫类虫体),建议定期检查。
除虫一般有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,建议在宠物医院检查后再使用,因为一般体内的驱虫药对神经有一定的麻痹作用,如果猫猫本身神经症状(肌无力、后腿发软等)就不好,在驱虫中容易并发神经症状,导致猫猫后腿发软。
一般体重低于2公斤的小猫,建议使用滴剂进行体外驱虫,用法是一般按照体重每千克用药2毫克,从颈部后方滴入皮下(注意不能从有毛发的地方滴注,避免猫猫舔食中毒)。体重超过2公斤的猫猫,一般可口服滴剂或口服片剂。滴剂的药效期一般是一周,建议连用三周;片剂的药效期是一月,建议每月用一次。除了药物治疗,平时也应注意环境卫生,定期消毒。猫咪的除虫一般是三个月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