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类鹦鹉都有哪几种?
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生存着一种奇怪的鸟类,它们长相奇特,喜欢群居生活,以脸朝下趴在地上观察周围动静的方式来进行侦查,当发现食物或者危险时,会发出“叽叽”的呼叫声来告知同类,它们就是巴西番荔枝(番荔)的面类鹦鹉(属异形目,无亚目划分)。 由于面类鹦鹉在地面寻找食物,所以它们的嘴部较为尖利且具有很强的撕咬能力;
与其它鹦哥不同的是,它的头较大而且较扁,脸部的羽毛比较蓬松而且色浅,眼睛上方有呈条纹状的黑色粗纹,脸颊和喉咙处各有一块黄色斑,面部表情丰富,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,因此也有人称它们为“愁脸鸭嘴兽”、“亚马逊河的黑猩猩”等。[1] 面类鹦鹉共有5种颜色(灰,红,白,黑,绿)3个变种以及6个亚种,它们的体貌特征大体相同,但羽毛的颜色不同,其中5种颜色的面类鹦鹉有以下区别:
● 绿色面类鹦鹉全身羽毛为绿色,腹部白色,脸部带有明显的条纹。
● 红面类鹦鹉头部和颈部为红色,胸部和背部为蓝色,腹部和喉部为白色,面部有黑色眼环。
● 灰面类鹦鹉身体羽色较淡,背部和尾部上端为灰色,腹部白色。
● 白面类鹦鹉全身羽毛白色,只有翅膀边缘和尾羽基部有点点褐色斑纹。
● 黑面类鹦鹉全身黑色,头顶和颈部有一个半圆形的白色环带。 虽然6个业种的羽毛大致相同,但是一些细节上有差异。比如:
● 亚马孙蓝面类鹦鹉(A. v. amazona)的鸟喙为蜡黄色,而其他亚种的鸟喙均为肉色。
● 伊洛瓦底湄公河湾面类鹦(A. v. karela)的下巴和喉部具有两条明显的黄色条纹,而在其他区域则为白色。
● 伊洛瓦底湄南河面类鹦鹉(A. v. maeonis)的鸟喙比其他亚种更短小。
● 新喀里多尼亚蓝面类鹦鹉(A. v. lafresnai)头部至后脖颈的羽毛带有清晰的白条。
● 所罗门群岛蓝面类鹦鹉(A. v. poliocephalus)的脸部有黑色眼线,而在其他亚种则没有。
● 波利尼西亚蓝面类鹦鹉(A. v. willemsei)的嘴巴底部呈亮红色,而其他亚种则是深红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