蜥蜴冬眠吃什么?
蜥蜴(xì shì)是一种鳞甲类爬行动物,属于有四肢的鬣(liè)蜴目。体表的鳞片上有角质的棘突和疣(yóu)状突起,某些种类还有骨质甲胄。头部可以灵活转动,尾巴多而长。四肢较短,有些种类的足全有五趾,趾上有爪,趾间无蹼,多在陆地上迅速爬行(行蜥),也有足特化成膜足在水上生活的(如膜龟),也有足特化成翼膜在空中飞行的(如飞蜥)。
一些生活在温带或寒温带的蜥蜴在冬眠时体内产生少量的乙醇(酒精)来防止冻伤,从而度过了寒冬。
在温带或者寒温带生活的蜥蜴,在气温逐渐下降到10度左右,开始寻找有缝隙的地方进行打眠。在打眠的过程中由于寒冷会导致线粒体解体,而线粒体参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,当线粒体解体以后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,使细胞中这两种物质减少,不能被细胞充分利用,而细胞中这两种物质减少会影响三磷酸腺苷合成,使ATP减少,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功能减退,新陈代谢降低。
同时气温很低使得体内酶活性降低,葡萄糖在转化为ATP的过程中不彻底,转化成了乙醇和水。由于温度低,乙醇不能被分解,在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具有麻醉神经系统的作用,神经系统的被抑制使得其他器官也不能正常工作,从而使新陈代谢降低,此时的蜥蜴几乎可以做到不吃不喝,只要呼吸外界的氧气就行了。
春季来临时,气温回升,酶的活性升高,细胞呼吸趋于正常,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乙醇(酒精)可以被催化氧化成乙醛和乙酸,最终变为二氧化碳和水,同时打眠状态的蜥蜴将体内的乙醇挥发出来,在打眠的蜥蜴醒来之后乙醇已经被分解干净了,打眠时的蜥蜴在复苏之后不会宿醉。
这个过程与我们饮酒致醉的过程相同,只是饮酒后酒精代谢的酶水平低于打眠过程的蜥蜴,不能将酒精及时的分解消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