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会传染动物的病吗?
人兽共患病(zoonosis),又称为人畜共患病,是指人类与动物共用同一宿主细菌、病毒或其他病原体,而发生相同的感染或传染性疾病。 目前已发现的人类传染病中,约50%的病原体是在动物身上发现的。
近年来,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;但与此同时,由野生动物引起的重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,如蝙蝠感染SARS-CoV导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(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, SARS)流行、野猪携带冠状病毒暴发非洲猪瘟等。随着国门开放和贸易往来,国外病原的入侵也是造成疾病传播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2019年1月,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多批次袋鼠肉产品中检出结核杆菌;同年3月,深圳口岸检验检疫人员截获来自美国死亡的野生水獭标本,经检测发现该标本携带鼠疫杆菌,属自然死亡。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全球超过70%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。
目前认为,新发传染病的发生主要有5条途径:
①病毒直接在动物与人类细胞之间传递;
②病毒先在动物细胞内复制,然后再传递给人类;
③病毒感染动物后,动物细胞产生的抗体通过血液进入尿液,再被人类吸入体内而感染;
④微生物在动物和人类的肠道中同时存在,经过消化酶的作用,可被激活从而引发感染;
⑤微生物先感染动物,而后经过相互间的接触而感染给人类。 但上述五种途径并非局限于某种特定的情况,往往几种途径同时发挥作用。